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应对冲击的韧性来自哪里?

2020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发的疫情严重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导致经济出现一段时间停滞。粮食危机、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次生灾害频繁发生,放大了疫情的冲击力。

危机之下,避险胜过趋利。作为疫情“震中”的欧美,正在逐渐失去昔日国际资本安全岛的角色。中国因为率先控制住疫情,外加此前中国在经济金融领域一系列扩大与深化开放的措施,凸显了中国经济抵抗冲击的韧性。

尽管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出现同比下降,但中国在疫情初步缓解后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社会秩序。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的韧性来自哪里?这些答案或许能为你解答。

从当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韧性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和完整的产业体系。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中国拥有最大规模的信息通信网络,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各产业发展良好,这些都是重要基础。同时,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产业门类齐全,加上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

二是结构调整增强了经济的稳定性。我国近年来加快了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转型。2019年服务业和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50%。根据一般规律,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以后,居民消费升级会带动服务业和消费快速成长。我国人口众多,消费持续增长,这增强了我们应对外部风险的底气。2020年第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量同比增长13.2%,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5.9%。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机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疫情,中央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期间持续出台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生活秩序恢复,效果十分显著。

四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同时中央集中力量支援武汉和湖北,由国家财政全力支持患者免费治疗,疫情防控及时有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比非典和国际金融危机,此次疫情影响范围更广、冲击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长。国内疫情已初步缓解,但国际疫情发展还在演变,仍然有二次冲击的可能性,对于中国这依然是个挑战,因此仍然要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