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中国APP,中印双方谁会更受伤?

由于不久前发生的中印冲突,印度国内掀起一阵热潮,随之出现了移动互联网“去中国化”的迹象:印度政府要求封禁59款来自中国的应用,仔细看被禁的APP名单会发现,他们主要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大厂,BAT和字节跳动的许多主流应用都在名单之列。

实际上,在印度应用商店的前100榜单中,有接近一半的应用由中国厂商开发,大多数用户只是看不出它们来自中国,因为这些应用的本土化已经做得很成熟。

入侵不只是刷抖音这么简单

不仅是移动软件被中国品牌大量“入侵”,即使在手机数码等硬件领域,印度也陷入了“中国化”。自中国品牌进入印度市场,来自中国品牌的手机、电脑、电视三大件便在印度市场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市场占有率前五名中,除三星位居第二外,剩下四位全都是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分别为:小米、vivo、OPPO与realme。其中小米出货量更是高达4360万台,市场份额达28.6%,出货量几乎是三星的150%。

除了手机市场,电视、笔记本市场中,来自中国的品牌同样大展身手:2019年小米电视在印度智能电视市场的出货量占总数的27%,超过了三星、LG、索尼三个品牌中任意两个的总和。换句话说,在2019年,印度每卖出4台智能电视,就有一台是小米的产品。电脑市场也是如此,得益于ThinkPad系列在商用电脑中的良好口碑,联想在印度市场的表现也同样可圈可点。

这也带来了疑问:印度自称是“全球最大民主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为什么发展不了自己的品牌?

根本原因

印度内部阶级分化与贫富差严重,即使印度政府大兴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也让不少留学生远赴海外攻读STEM相关专业,但大多数留学生都将这段留学经历当作是移民的跳板,回到印度报效祖国的人相对较少,根本原因也是印度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大环境的不同。

过去十年印度也采取了不少手段扶持本地科技产业的发展。例如印度在税法上就给出了不少优惠政策,从而吸引外资在印度设计产品与建厂生产,试图走上“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但这需要将技术“学进脑子里”,如果印度想要赚“快钱”而急于求成,是难以成功的。

互联网市场被国外巨头“垄断”的不仅印度,欧洲与澳洲同样深陷这样的泥潭。以欧洲为例,除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应用以外,不少高校都选择将自己的网络建设外包给Facebook、Google等网络巨头。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自力更生

将互联网主导权外包给海外巨头,虽然看着省事,但同时也将互联网的国际话语权拱手相让。印度封杀国内移动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中国互联网的一种认可。但印度现在“封杀”中国app,倒不如说是一种谈判手段,一种伤敌八百、自损一万的“自杀式”谈判筹码。

话题回到这次禁令上,中国互联网巨头会不会因为印度的禁令遭受严重打击?显然不会。印度市场会不会向中国重开互联网边界?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场谈判最终会平息,两国都希望和平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