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能电动汽车——探究背后的中国能源创新体系
这个月,小米创始人雷军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小米将正式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将于4月正式批准,并将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电动汽车业务。初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随后的10年内投资为100亿美元,所有资金将由小米提供,不接受雷军本人领导的任何外部资金。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举行了奠基仪式。新工厂于2019年夏季完成了初步建设。Model3于同年年底开始小规模生产,并于2020年开始批量生产。马斯克的特斯拉见证了世界的“中国速度”。
为什么一家电动汽车公司和一家智能产品公司同时瞄准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
一个国家的命运通常与“能源创新体系”密切相关。例如,美国在19世纪下半叶的崛起与其最现代的“原油系统”密不可分:
在生产方面,洛克菲勒公司成立了标准石油公司,该公司通过改进设备和有效的冶炼技术提高了炼油和化学工业的效率,得以占据美国95%的市场,并通过价格战,雇用商业人士和宣传团队,一度拿下了全球市场的85%。
在运输方面,洛克菲勒放弃了当时广泛使用的铁路运输,并率先建立了庞大的输油管道,从而大大降低了石油成本。
在消费者方面,亨利·福特开创了流水线生产方法,生产了廉价的T型汽车,并能彻底燃烧洛克菲勒的机油。
“高效炼油技术-新型输油管道-汽车创新生产线”最终形成了“生产-运输-利用”循环系统,成功取代了英国主导的“烧煤制”,大大加快了美国工业的发展。1929年,美国拥有世界78%的汽车,汽油和燃料油占石油总消耗的85%,工业文明遥遥领先。
“生产-传输-利用”循环系统也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石油霸权的基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它不是一个石油匮乏的国家,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每年进口的石油超过2000亿美元。如果算上与俄罗斯和伊朗签订的石油管道合同,并以此来穿越马六甲海峡,巴基斯坦和缅甸修建的港口以及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的投资都是天文数字。
为了真正打破这种局面,中国需要的是能源领域的一场创新革命。这是当今最热门的路线——“硅能源”革命,由“光伏-特高压-新能源”汽车组成,对应于新的“生产-传输-利用”循环系统。
“ 光伏-特高压-新能源”循环系统已在2020年迎来了突破和发展。中国的能源三角区正在逐步完善,中国有信心在2060年实现“碳平衡”。“碳平衡”的本质是一场能源革命,随着“清洁能源”的风潮的来袭,硅能源替代了碳能源。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场军备竞赛,比半导体更为重要。
中国的“生产-传输-利用”能源三角得到了“光伏-特高压-电动汽车”的三大产业支持。这三个行业有很明显的共同点:大幅度的发展历程和政策。这是一个长期的赌注,它们互相角逐,尽管存在争议,它们依靠各自的优越性依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新能源发电领域:全球能源市场超过5万亿美元。中国同时押注光伏和风能等多种新能源。一旦技术突破出现,中国公司将依靠巨大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生产,并占据全球光伏产业70%的产能。
能源传输领域:电力设备市场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还把赌注押在特高压电网和煤炭运输线上。中国特高压技术收归国有后,中国立即掀起了特高压投资热潮,甚至将其生产能力出口到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地,成为全球特高压建设的“总承包商”。
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汽车市场超过3万亿美元。同时,中国将赌注押在了纯电动汽车,汽油-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甚至是氢能上。当中国掌握了电池技术后,其生产能力猛增至全球的70%以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超过了全球的50%。
正是由于在能源发展道路上的充分赌注,它才等到最终开花。但是这种在赛道上罕见的饱和下注能力很难在世界上找到第二个例子。